随着欧洲地缘局势日趋紧张,欧洲最大的港口——荷兰鹿特丹港,正在积极为可能与俄罗斯爆发冲突做准备。该港口不仅为军事补给船只预留了泊位,还在规划战时货物转运方案,以应对突发情况。
鹿特丹港务局首席执行官布德维因·西芒斯在接受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指出,港口已与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加强协调,研究如何共同应对来自英美加等国的大规模车辆和补给物资的到达。
“不是每一个码头都能高效处理军事物资,”西芒斯说,“如果运输需求激增,我们会考虑与安特卫普港等邻港分担压力。虽然我们在日常运营中存在竞争,但在大局面前,合作才是关键。”
这一系列动作,正是欧洲整体备战战略的一部分。为了响应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“欧洲防务自主”号召,以及应对俄罗斯潜在威胁,欧盟正制定规模高达8000亿欧元的国防现代化计划。荷兰也承诺将国防支出提高到GDP的5%。
今年5月,荷兰国防部要求鹿特丹港为北约部队预留更多可供军舰靠泊的码头。西芒斯透露,目前港口每年有大约4到5次为军事运输服务,有时需要数周时间停靠,此外港口还定期举行两栖军事演练。鹿特丹集装箱码头是该地区唯一能够安全转运弹药的场所。
尽管鹿特丹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曾临时处理过大量军备运输,但历史上从未设立过专门的军事码头,而安特卫普港则常年承担美军驻欧洲的补给任务。
北约秘书长马克·吕特不久前警告称,俄罗斯可能在2030年前对某个北约成员国发起攻击,这一警告促使欧洲进一步加强战略准备。
鹿特丹港沿默兹河绵延42公里,年吞吐量约4.36亿吨,每年接待近3万艘远洋船只和超过9万艘欧洲内河船舶。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鹿特丹港货运量下降约8%,其中以石油贸易减少最为明显。
除了军事应急,鹿特丹港也在未雨绸缪,推动欧洲供应链的韧性建设。西芒斯表示,疫情期间欧洲在防护用品和药品供应上暴露出的脆弱性,以及能源危机所带来的教训,都让欧洲必须思考如何增强关键物资储备。
他建议欧盟各国仿效石油储备机制,对铜、锂、石墨等关键原材料实施战略储备,并呼吁加强药品、能源设备、粮食和饮用水的库存管理。鹿特丹港周边拥有强大的物流和分销网络,非常适合承担这些储备任务。
欧盟即将发布的一项全新“战略储备方案”将涵盖医疗用品、关键原材料、能源设备、应急物资等领域,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供应链危机和突发事件。
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